上海半导体外延工厂,其建设意义与产业影响几何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
位置: 首页 半导体 正文

半导体外延工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,通过在衬底材料上生长具有特定电学特性的单晶薄膜,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、良率和可靠性,上海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,依托政策支持、人才集聚和产业链协同优势,已形成涵盖硅基外延、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的完整产业生态,成为支撑全国芯片制造的关键力量。

上海半导体外延工厂

从产业背景来看,上海将集成电路列为“三大先导产业”之一,出台《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明确支持外延材料等核心环节技术突破,临港新片区、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已形成“设计-制造-封测-材料设备”一体化产业集群,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,其中外延环节贡献占比约8%,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。

在主要企业布局上,上海已汇聚本土龙头与国际巨头,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,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英寸晶圆厂(中芯南方)聚焦先进逻辑制程,其14nm及以下节点的硅外延工艺已实现量产,支撑5G、AI等高端芯片需求;华虹集团在宏力工厂和无锡基地(上海协同布局)的8/12英寸产线,重点开发功率器件外延技术,其IGBT(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)外延片良率达99.2%,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控制,本土企业中,上海合晶科技专注于8/12英寸硅外延片生产,2023年产能达60万片/年,市占率居国内前三;积塔半导体位于临港的“车规级芯片制造基地”,建成国内首条12英寸车规级功率器件外延线,其SiC(碳化硅)外延片已通过车企认证,2024年将批量供货,国际方面,应用材料(Applied Materials)在上海设立外延设备研发中心,支持本土工厂工艺升级;日本信越化学与上海硅产业集团合资建设12英寸硅外延片项目,填补国内高端衬底材料缺口。

技术能力方面,上海外延工厂已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跨越,在硅基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形成双轮驱动,硅基外延覆盖90nm-5nm全节点,其中中芯国际的5nm制程用硅外延片厚度均匀性≤±1.5%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化合物半导体外延以SiC和GaN(氮化镓)为主,积塔半导体的SiC外延片缺陷密度≤0.5cm⁻²,支撑1200V/1700V高压器件需求;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企业合作研发的GaN-on-Si外延技术,8英寸晶圆上实现击穿电压>1200V,成本较蓝宝石基降低40%,为5G基站、快充电源提供核心材料。

上海半导体外延工厂

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,上海外延工厂与上下游形成紧密联动,上游材料端,沪硅产业、上海新昇提供12英寸硅衬底,天岳先进(上海子公司)供应SiC衬底,保障外延原料自主可控;中游制造端,外延片直供中芯、华虹等晶圆厂,缩短供应链周期30%以上;下游应用端,与特斯拉、上汽等车企合作开发车规级外延片,与华为、中兴共建通信芯片外延工艺联合实验室,实现“需求-研发-量产”快速迭代。

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并存,技术层面,先进制程(3nm及以下)用超薄硅外延、大尺寸SiC(8英寸及以上)外延仍依赖进口设备(如应用材料Centura 5300),国产外延设备市占率不足5%;人才层面,复合型工艺工程师缺口超2000人,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2-3年滞后,上海将重点突破三大方向:一是推动“设备-材料-工艺”协同攻关,支持上海微电子装备研发国产外延设备;二是建设临港化合物半导体基地,2025年实现SiC外延片产能100万片/年、GaN外延片30万片/年;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,依托复旦、交大建立“外延工艺人才培养中心”,年输送专业人才500人以上。

相关问答FAQs

上海半导体外延工厂

问:上海半导体外延工厂在国内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
答: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一是产业集群完整,覆盖从衬底材料(沪硅产业)、外延设备(应用材料研发中心)到外延制造(中芯、华虹、合晶)的全链条,协同效率领先;二是技术覆盖全面,硅基外延(5nm-90nm)和化合物半导体外延(SiC、GaN)均实现量产,满足逻辑、功率、射频等多领域需求;三是下游应用牵引,依托新能源汽车(上汽、特斯拉)、通信(华为、中兴)等终端市场,实现“需求-研发-量产”快速闭环,技术迭代速度较国内其他地区快20%以上。

问:未来上海在化合物半导体外延领域的发展重点有哪些?
答:重点聚焦三大方向:一是产能扩张,2025年前在临港新片区建成全球领先的SiC外延片生产基地,实现8英寸SiC外延片月产能10万片,满足新能源汽车主驱模块需求;二是技术降本,突破GaN-on-Si大尺寸外延技术,将6英寸GaN外延片成本降至500美元/片以下,推动快充、5G基站等市场渗透率提升;三是生态构建,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、天岳先进等建设“化合物半导体外延创新中心”,攻关缺陷控制、掺杂均匀性等核心技术,目标2027年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30%,降低对外依赖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供电延时电路图中如何通过调整元件参数改变延时时间?
« 上一篇 前天
1160芯片性能表现如何?应用前景与竞争力怎样?
下一篇 » 前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目录[+]